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89节(1 / 2)





  胤礽听了自然没有理由反对, 电灯电话终于不再只是研究中,而是实际的迈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里,给人们的夜晚生活带来方便, 他只有开心高兴的份儿。

  因为当前的大清国各个地方的城池, 尤其是京城,为了预防火灾,到了晚上,基本上是不让点灯笼的,一般的老百姓家里为了节约灯油蜡烛的花费,一般天一黑就上床睡觉了。

  皇宫里头除了乾清宫和毓庆宫,每天晚上可以亮灯到九点甚至更晚以外,各宫的主子们大约都是在八点前后就熄灯休息了。有大臣晚上偶尔因为急事进宫,康熙皇帝也不过是赏赐一盏羊角灯引路。

  当然, 不管是乾清宫的绿釉孔雀多枝灯的九根蜡烛一起燃烧,还是毓庆宫的四角灯五根蜡烛配合四面墙的镜子反光,照明的效果其实都非常的不理想。这也就是胤礽一直担心自己将来得近视眼的原因。

  天一黑, 各个大小城池的内城除了一些特殊的地方,或者紧急特殊的情况外,基本上都不允许有大肆灯火照明,尤其是一些窄小的胡同巷道里,更是不允许,因为小胡同人多而且救援不容易。

  每天的一更三点,即晚上八点十五分门楼上就开始敲响暮鼓,关闭各个城门,禁止所有人进出;五更三点即早上四点十五分准时敲响晨钟,打开城门,开禁通行。

  整个二更,三更,四更期间,除非是疾病、生育、死丧等特殊情况可以获准行动以外,其他人平时无事胆敢在内城街道上行走闲逛的,被巡逻的士兵抓到,不由分说先笞打四十下。

  当然,京城的安全更为重要,处罚的就更为严重,直接就先笞打五十下。而在一更夜禁后,五更开禁前不久犯夜的,笞打三十下,京城里头自然就是四十下。

  但是在古华夏的历史上,是有过一个国家的首都一天一夜城门不关闭的时候的,那就是大唐盛世时期。安史之乱以后,大唐在都城长安开始实行宵禁,好像是把大唐那张扬奔放的盛世风貌也给关起来了一样。

  民间的老百姓有谚语说,“城门开,言路开,城门关,言路关”,确实是有它的道理。

  心里有了想法儿,胤礽还是先对康熙皇帝拉线的先后计划提了一点儿小建议,“皇阿玛,景仁宫距离乾清宫并不远,第一批拉线的时候,可以把景仁宫也算在内。儿臣听四弟说,皇贵妃娘娘有时候处理宫务晚到熄灯时间。”

  康熙皇帝一愣,他也不是因为怕其他人多想,他是确实没有在第一批拉线的范围里面,想到景仁宫。既然仁厚宽仁的儿子现在提了出来,那就答应了也无妨,“行,就冲你这番心意,皇阿玛把景仁宫也算在第一批。”

  “谢皇阿玛。对于电灯和电话,儿臣心里还有一个想法儿,说出来皇阿玛参详一下。”

  康熙皇帝心里习惯性拉起警戒,眉毛一挑,淡淡的答应道:“说,反正不会踹你一脚。”

  这回轮到胤礽怔楞了,神色犹豫起来,自家皇阿玛今儿心情不好,可千万不能再刺激他了。

  少年太子在心里又仔细的琢磨了一下,小心的组织语言,才慢吞吞的开口说道:“在皇宫里头和六部衙门都铺设了电灯和电话以后,下一步估计就是皇城和四个外城的各个重臣王公家里了。”

  “等到整个四九城都铺设了电灯和电话以后,夜晚就会变得和白天一样,那个时候京城人们的夜间生活,估计会变得比白天还要多姿多彩,丰富生动。毕竟,晚上的人们不需要和白天一样上工当值。”

  “也就是说,电灯和电话的出现和普及,对于目前大清各个地方的宵禁和门禁制度,肯定是要产生很大的影响。”

  康熙皇帝凝眉,儿子说的这个情况,他和大臣们确实没有思虑到。

  专心的思索片刻后,康熙皇帝终于有了决定,“宵禁事关大清各个城池的安危,尤其是京城的宵禁,暂时是绝对不能改变的。这个事儿先缓一缓,等到明年再开始商议在大清的各家各户,拉线铺设电灯电话的事儿。”

  胤礽点了点头,缓一缓也好,事情真的是只能一个一个的来处理,急燥不得。

  目前最要紧的当然是民间奢侈成风的大问题;以及关系到大清国的少男少女们,目前这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制度的适当调整,此事牵扯到女子学院的名声,必须要非常谨慎小心的对待。

  一下一下的咚咚暮鼓声传来,康熙皇帝出声赶人,“这眼瞅着又快八点半了,今天就先说到这里,有什么事儿明天再说。赶紧的回去你的毓庆宫洗漱休息。就是要练习大字,也不要超过九点半上床睡觉。”

  思考被打断,但是最近被嘟嘟好一通科普的少年太子,现在也大体的明白,梳洗以后皇阿玛是要开始准备做人生大事儿的。他以前那样,毫不顾虑的经常在乾清宫留宿,是非常打扰自家皇阿玛进行他的人生大事的。

  心里想到这个事儿,一向在康熙皇帝面前没有任何遮掩的胤礽,在神色上自然的就带了些许出来。

  康熙皇帝看到儿子一脸莫名其妙的表情,纳闷的瞪眼,“都是送完纳采礼,马上举行大婚之礼的人了,还要和以前一样,赖在自家皇阿玛的乾清宫不成?”

  “回皇阿玛,儿臣马上告退。以前是儿臣不懂事,打扰到您的夜间生活,儿臣和您道歉。”

  胤礽自觉应该体谅自家皇阿玛,虽然皇阿玛孩子已经生了很多了,可是也还是需要个人**生活的,尤其是夜间的“美好生活”。

  尤其是他现在长大了,又要马上大婚,也确实是不好经常赖在乾清宫,把乾清宫当成自己的毓庆宫一样的随意出入。

  康熙皇帝终于忍不住站起来抬脚就踹了出去。臭小子居然胆敢编排自己皇阿玛的“夜间生活”?胆子大的要上天这是?

  胤礽条件反射性的一躲,身体在转眼间就飞挪到了西偏殿门口,康熙皇帝再一瞧,人影儿都不见了,只有一句“儿臣告退。”传到了耳朵里。

  在心里骂了一句臭小子,康熙皇帝无奈的笑着摇头。今晚上因为得知三格格的事儿引起的沉闷愤怒,也都消失的差不多了。

  呆儿子确实是长大了。大婚和小家庭的建立,果然是最能让男儿成长起来的。当然,儿子上辈子那个形同虚设的家庭不算。

  想到这里,康熙皇帝难免的又因为儿子长大了要大婚泛起些许心酸。

  儿子就好似在长辈的护持下,堪堪地学会了一些捕猎和飞行的本领的稚鸟,现在就要离开父母的巢穴,另建一个属于他自己的新窝,开始学着适应独立的小家生活。

  虽然身上那股子离尘出世,飘忽不定的气息一直没有什么变化,但是他已经意识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不管是对这个大清国,还是爱新觉罗家族,亦或者是他本人即将开始的小家,他都在看似笨拙却又认真努力的极力维护着。

  康熙皇帝的心里又升腾起来满满的骄傲和欣慰。呆儿子被他精心的养到现在,终于稍稍的有个正经人样儿了。

  等候多时的净事房大太监瞅着机会,悄悄儿的走了进来,高高的举着,放满了绿头牌的大银盘子跪在康熙皇帝的面前,屏住呼吸,静静的等着康熙皇帝说出那个表示没有兴致,今晚要好好休息的“去”字。

  其实,按照宫里的规矩,康熙皇帝决定他晚上人生大事的时间,是在他每天的晚膳后。

  可是自从太子年龄渐长,稍稍懂事,需要小心避讳着这些事儿的时候,他却又喜欢空着自己的毓庆宫,经常跑来和他在乾清宫一起用晚膳,晚饭,饭后还要有父子俩散步谈心等等事儿,直接就导致康熙皇帝决定每天人生大事的时间,变得不确定起来。

  而且,宝贝儿子还会时不时的,就直接在乾清宫留宿。

  在那天夜里被儿子严重的打扰了兴致以后,吸取着惨痛教训的康熙皇帝,就习惯性的把他翻绿头牌的时间朝后挪了又挪。

  可是再怎么挪后,也不好挪到晚上八点以后,总要给妃嫔们梳洗准备的时间不是?所以一般情况下,这个时候才翻绿头牌,康熙皇帝都是说“去”。

  今天也是一样的情况,可是却又似乎不一样。习惯性说那个“去”字的康熙皇帝,犹豫了半响,“去”字含在嘴里,又咽了回去。

  他看着面前干干净净,排列整齐的数十个绿头牌,想到下午收到的敏贵人和定贵人都已经有身孕的消息,还有太皇太后犹犹豫豫,却最终没有说出口的请求,终于缓慢的伸出了自己的龙爪。

  认真郑重的拣出来一块绿头牌,扣了过来,让这块背面向上的绿头牌在大银盘里特别的醒目显眼。

  大太监虽然心里惊讶,可还是训练有素的慢慢倒退着退了出去,把这块被皇上翻扣的绿头牌交给了净事房的另一位大太监。

  他们这些净事房的太监们需要尽快的准备起来,把这位幸运的被翻了绿头牌的娘娘收拾妥当,带到乾清宫,交给专门的大太监,趁着皇上半夜起夜的时候,送到皇上的龙床上给皇上宠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