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1节(1 / 2)





  第72章 电

  康熙皇帝刚要张口拒绝, 可是看着儿子伸长了耳朵,睁大了眼睛殷切的看着他, 一副期盼神往的模样儿,就说不出来那个“不”字。

  虽然儿子每次在他要能空闲一会儿的时候, 就给他找来各种事儿。甚至在昨晚上,因为他自己的一时兴起,就把他这个皇阿玛那么凄惨的折腾了一回。

  “皇阿玛,是儿臣不应该提这个要求,没有体谅皇阿玛的忙碌。”胤礽毕竟是大人的灵魂,眼见康熙皇帝想要拒绝又犹豫了下来,稍微一想就想通了, 觉得是自己不够体贴。说完这句话,看着康熙皇帝的眼神里还带着点儿愧疚。

  康熙皇帝这下更是不好意思了,刚刚想要答应下来, 可是转眼想到了这个月十七号就要开始仁孝皇后和孝昭皇后的送葬移灵仪式,就住了口。

  虽然他也很心疼太子, 但是自从他确定了葬礼的日期后, 到太子三年孝满, 这期间内就要谨慎行事,不能有任何疏忽马虎,以堵住这天下万民的悠悠之口。

  沉吟了片刻, 康熙皇帝终于想到了一个可以带着太子做的放松活动,“胤礽体贴皇阿玛,皇阿玛也不能让你失望。这样, 明天晚膳过后,皇阿玛陪你们在御花园放风筝,祈求你亲额娘在天有灵能感知到,保佑你健健康康的。”

  小太子瞬间心中一喜,眼睛发亮,“儿臣谢皇阿玛。”

  康熙皇帝觉得,儿子的一双眼睛就那么“咻”的一下,跟两个小太阳似的迸射出晃人眼睛的亮度。

  于是康熙皇帝心里开始愧疚了,觉得是因为他最近都没有好好的陪陪儿子。只是答应了明天下午带他们一起放风筝,就让太子这么的开心高兴。于是承诺到:“以后皇阿玛尽量安排多的时间,陪陪你。 ”

  还想要说什么的康熙皇帝被突然想起的自鸣钟的当当当的响了起来,原来在父子二人说话间已经到了晚上八点。“时候不早了,你昨天晚上也没睡够。咱们长话短说,你早点儿回毓庆宫。”

  “研究杂交水稻这件事情太过重大,如果成功的话,不光可以让现在更多的大清老百姓吃饱肚子,狠狠的平复南方各省人民的这么多年天天饿肚皮的怨气。还会造福后代子孙无数代人。所以这件事情皇阿玛打算自己亲自盯着。”

  “皇阿玛圣明。” 胤礽觉得他早该想到这个事儿的。以前天天折腾那些更方便的小东西,却把最主要的“吃饱肚皮”这件事情给忽视了。

  哪怕是不能研究出来二十世界的“袁隆平杂交水稻”那么优良的品种,只要能提高一点儿目前水稻的亩产量,也是一件大好事。

  “神机营那里,现在有什么进展?可有什么为难的地方?”

  皱了皱眉,小太子有点儿为难的开口:“回皇阿玛,马斯喀大人根据儿臣的训练计划,做了一份适合神机营目前现有士兵的训练方案。儿臣虽然觉得马斯喀大人有些过于柔和,也还是同意了。但是就算如此,这几天还是有一些士兵离开了。”

  “这些年神机营都没参加过什么战事,都快变成仪仗队了,确实是可惜了它当年威震天下的名声。”

  “皇阿玛给你一道手谕,让你可以在京城的满汉蒙二十四旗旗人中招收新人。不要害怕有人离开,要打造一只精兵,就是要这样不断的打磨,不断的淘汰。”

  小太子麻溜的起身鞠躬行礼,“儿臣谢皇阿玛。皇阿玛放心,儿臣会一直坚持下去的。”

  这道手谕来的太及时了。他真怕再过一阵子神机营就剩下马斯喀副统领一个人。

  毕竟费扬古大人那里有好的士兵都是本来打算留着做内廷侍卫或者御前侍卫的。他也不好意思去强行的要过来。还是自己培养新兵比较合适。

  “想起来其他有什么紧要的事情再来找皇阿玛。回毓庆宫后练字不要太晚,记得早点休息。”

  小太子起身,满脸愧疚,郑重的对着康熙皇帝行礼,“儿臣谢皇阿玛关心。儿臣心里甚是愧疚,昨天晚上是儿臣一时有点儿没想通一大半的来求见您,儿臣知错。”

  胤礽听着康熙皇帝殷殷切切的叮嘱着让他早点儿休息,心里确实是很不好意思。昨天晚上是他把已经睡下的皇阿玛给吵了起来,估计皇阿玛看了他给的那些资料后,很难再睡得着,越想胤礽就越是内疚难安。

  康熙皇帝纵是有天大的火气,此刻面对儿子那真情流露的后悔失措,也是烟消云散了。心里更是软的一塌糊涂,站起来拍了拍儿子的小肩膀,反过来安慰道:“皇阿玛理解胤礽的心情,也很高兴胤礽把那些资料都拿给皇阿玛。”

  感觉到自家皇阿玛确实是没有任何的介怀,胤礽心里好受了一些,却又觉得更不好意思了,于是又郑重的施了一礼,“谢皇阿玛宽容。皇阿玛您也早点休息。儿臣告退。”

  看着太子小小的身子慢慢的退出了暖阁,康熙皇帝忍不住轻轻摇了摇头,无声的笑了一下。这个臭小子,昨晚上把他这个皇阿玛坑的那么惨,现在难得的知道自己的冒失了,却又一副可怜兮兮不知所措的模样,还要他来安慰···

  可是,其实他真的是很高兴的,他的儿子,哪怕是在半夜,也能因为一时兴起就理直气壮的来把他这个皇阿玛从床上挖起来。

  康熙皇帝觉得,虽然他还是对于阿茹娜所说的历史上“兄弟相争,父子失和,骨肉相残”耿耿于怀,介怀于心。但是因为他这个“蠢笨”的太子,他也可以开始相信,阿茹娜上辈子的惨剧,不会在他们父子之间发生。

  胤礽回到毓庆宫后,练习了几张大字,再按照康熙皇帝的要求,把嘟嘟信息库里储存的,目前和沙俄,漠北蒙古以及西藏接壤的大大小小的所有国家的地理情况,国家形式等等,开始画图书写。

  可是他今天一天这么多事情忙下来,估计也确实是累了,才写到一小半,就撑不住的开始打哈欠。沐浴更衣后,比往常的上床时间还早一个钟头就睡着了。

  一夜好眠。第二天,胤礽精神饱满的起床梳洗。去无逸斋的时候,抬头看着漆黑的夜空中,那满天的一闪一闪的小星星,小太子不由的心情愉悦,今天应该是一个好天气。最好到下午的时候,能有点儿小风就更好了。

  可能是老天爷真的听到了小太子的祈祷,在胤礽和康熙皇帝,以及兄弟们一起用过晚膳后,去御花园的路上,果然是天气晴朗,阳光明媚,还吹起了小风。

  “皇阿玛,太子二哥,大哥,你们看,起风了。” 三阿哥胤祉首先忍不住有点大声的喊了一嗓子。喊完之后,才发现自己有点儿失态。摸了摸鼻子,三阿哥因为自己实在是太激动,没控制住音量,产生了微微的小尴尬。

  转着眼睛看了看自己的这一家人,皇阿玛的表情和平时一模一样,看不出来什么。太子二哥是对于皇阿玛的陪伴习以为常,最多今天更开心一些,眼睛比平时亮了一点。

  大哥虽然也是神情激动,但是他性格内敛,尚且能忍得住。四弟和五弟这两位弟弟还幼小不懂事,而且他们平时被太子二哥带着,也能经常见到皇阿玛,因此也只是和平常他们在太皇太后宫里的玩乐场玩耍的时候,那样兴奋开心而已。

  可是他长这么大,这还是第一次被自家皇阿玛带着一起玩耍,能不喜形于色,激动万分吗?

  虽然今天皇阿玛不是纯粹的带他们玩耍,主要是借着放风筝怀念去世的两位皇后娘娘,让她们保佑皇阿玛和兄弟们,今年都健健康康的。但是他以后也不用再羡慕,那个被他阿玛亲自带着打猎围坐篝火跳舞的喀尔喀蒙古小贝勒了。

  “三哥,胤禛知道,起风了,风筝就可以飞高高。” 初显小话痨本质的四阿哥胤禛对于能和皇阿玛,太子二哥一起玩耍很是高兴,紧跟着接口,误打误撞的化解了三阿哥的尴尬局面。

  “四弟的记性挺好,把刚刚皇阿玛的讲解都记住了。”小太子跟着夸奖自己最喜欢的弟弟。“今天天公作美,难怪三弟激动。胤礽也很开心。”

  三阿哥恨不起抱起自己的四弟和他闹一闹,他今儿才发现四弟真的是太可爱了有没有。当然,太子二哥也是刻板守礼的可亲可敬。

  四阿哥胤禛听到太子二哥夸他,更是乐呵的显摆,“太子二哥,胤禛都记得。皇阿玛说风筝是用来怀念故去的亲人,祈求健康的玩具。以前北方人称呼风筝为“纸鸢”,南方人喊风筝“鹞子”。”

  “在唐朝时期,因为在风筝上添加了用柳条或者竹笛做成的小哨子,风一吹就鸣笛作响,才有了现在的“风筝”这个名字。”

  小太子对于四弟的记忆力有点儿吃惊,忍不住转身,摸了摸弟弟头上的虎头帽,“四弟好厉害,记得一字不差。”

  “太子二哥再告诉你。其实在一开始,风筝只是作为两军打仗的时候,用来传递信息的可以飞翔的工具。唐朝的时候,有一位将军在被敌军围困的时候,就曾经利用风筝传信发信号,和朝廷求救。”

  四阿哥虽然还不大明白风筝怎么传信求救兵,但是听着太子二哥说的语气,就觉得风筝很厉害。“太子二哥,风筝真厉害。那位唐朝的将军,被救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