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5节(1 / 2)





  不说同为汉人的同族之义,光是他们对于陕西,山西的乐户的态度, 就让康熙皇帝很是反感。

  这些乐户的祖先们,也就是当年宁死也不投降永乐皇帝的文武大臣们,在康熙皇帝这位帝王眼里, 那可都是应当获得褒奖的忠臣良将。

  在他看来,当时永乐皇帝在自己还是一个藩王的时候, 做为建文帝的亲叔叔和臣子, 不思如何辅助幼主, 忠君报国,却起兵造反,那就是比现在的逆臣贼子吴三桂还要可恶, 还要大逆不道的行为。血亲相杀,骨肉相残,毫无天理人伦。

  而康熙皇帝当年登基的时候才是冲龄之年, 作为幼主,当年也是饱受几位辅政大臣尤其是瓜尔佳·鳌拜的欺压之苦。刚刚把权倾朝野,气焰嚣张的鳌拜给打下去正式亲政,就出来了三藩造反的大事,其自身境遇和当年的建文帝其实很是相似。不同的是,他赢了,赢了这场同样耗时八年之久的生死之战。

  至今他都不敢去细细思量,哪怕是一个念头都不敢去想,如果他和当年的建文帝一样,没有打赢这场仗,结局会是如何。

  平定三藩的战争刚刚打响的时候,康熙皇帝是连续几天几夜的睡不好,噩梦连连,后悔害怕,还不能让别人发觉自己一丝一毫的胆怯恐惧。当年的仁孝皇后就自己不睡,睁着眼睛整夜整夜的守着他,在他被噩梦惊醒的时候安慰他,肯定他,就为了能让他安心的多睡一会儿,生怕他熬坏了身子。

  想到仁孝皇后,就想到了另外一件需要他尽快做决定的事情。

  礼部和钦天监已经选好了日子,很快就要把仁孝皇后和昭仁皇后一起,安葬到景陵地宫。可是康熙皇帝一想到以后不能再像现在这样,经常到巩华城去陪陪仁孝皇后,和她说说话,就五内俱焚,心如刀割,很难下定决心。

  就好像当年,在被告知仁孝皇后难产,母子二人只能保住一个的时候,那一瞬间的天旋地转,天崩地裂。可是他却连宣泄这挖心之痛的时间都没有,太皇太后和满宫的人都在等着他,催着他,快速的做出决定。

  “皇阿玛,皇阿玛?” 小太子急切的呼声叫醒了沉浸在伤痛的往事中无法自拔的康熙皇帝,看着面前为他着急担忧,甚至面露害怕的小太子,康熙皇帝扯了扯嘴角,勉强控制住情绪,“皇阿玛没事,胤礽莫怕,皇阿玛去洗把脸。”

  原来刚刚小太子听自家皇阿玛吩咐书写表格的绘制方法,聚精会神的就忘了时间。梁九功做为尽职职责的乾清宫大总管,想着皇上说的小太子手腕嫩,骨头还没长好,每天练大字的时间要严格控制着,就打断了已经书写好一会儿的小太子。

  领着小太子到暖阁里休息,让小太子先喝一茶碗热奶-子茶,又给小太子按按右手腕,再提醒小太子出去走两步活动活动手脚。

  小太子活动活动手脚就想去更衣,谁知刚刚收拾妥当就看到梁九功惊慌失措的来找他。担心皇阿玛出了什么事,小太子飞快的跑回御书房,就看到了自家皇阿玛面容悲切,眼睛红红的,泪痕明显的模样。

  骇然之下大惊失色的小太子,径直跑到御案后面,抓着康熙皇帝的胳膊,连声呼唤皇阿玛。

  跟在康熙皇帝的屁股后面来到梳洗的地方,看到梁九功端着一盆洗脸水过来,小太子忙拿过架子上的毛巾放进盆里,再仔细的拧干,伸着小短胳膊捧着湿毛巾眼巴巴的看着,明显是刚刚有哭过的康熙皇帝。

  康熙皇帝轻轻的拍了拍小太子的小脑袋,拿过湿毛巾自己了两把脸,又接过小太子手里冰凉的茶叶包在眼睛上冷敷了有半柱香的时间,才缓缓的恢复了一些平常模样。

  “胤礽,都写好了吗?梁九功,大臣们可都到了?” 尽管声音低哑,情绪更是低沉,康熙皇帝却还是强迫自己打起精神,处理政事。

  “回皇阿玛,儿臣都写好了。” 小太子说着话,还是眼睛不眨的关切的看着康熙皇帝。

  “回皇上,大臣们都在外面候着。” 梁九功大总管把声音压得很小却清晰的回话。

  “时辰不早了,宣诸位大臣们都去正殿。”

  今儿朕还就要把这事儿给办成了,好好的羞愧羞愧那些前朝遗民们,让他们知道知道,他们现在所效忠的前朝主子,不过就是一个篡位王叔的后人而已。

  乾清宫正殿,索额图大人,倭黑大人,明珠大人等满清大臣,还有工部尚书,户部尚书,礼部尚书,李光地等汉臣们,依次站好,给康熙皇帝和太子殿下行礼完毕,默默地等着康熙皇帝开口。

  “今儿个宣各位爱卿议事,是有两件事情。这第一件事,就是大家都传阅过的那个叫表格的图,朕预备在大清推广此图,和作图工具。以后工部,户部,礼部,内务府等等,各部需要汇报比如这次雪灾损失的具体情况,就照此图写,各位臣工,可有不同意见?”

  “奴才/微臣谨遵皇上旨意。” 这是大好事,用阿拉伯数字,和如此简化的表格,可以省去官员们大量的书写工作。大家都非常乐意啊,皇上决定在全国使用,他们当然是全力支持。

  “两位户部尚书,你们来看看这几张。” 原来小太子很快写完了表格的绘制方法,看时间还有很多,就刷刷的把后世各国都通用的借贷记账法,还有加减乘除符号都做了详细具体的说明。康熙皇帝本是随手翻看,当下吃惊不小,就传给殿中最精通做账的户部尚书来一起看看。

  目前大清采用的记账方式,就是被后世各国广为称颂的华夏传统复式记账法的龙门账。德国人说的 “人类智慧的绝妙创造”指的就是龙门账记账法。

  龙门账记账法比以前的三角账记账法更专业严谨,有其独特固定的会计要素“进”,“缴” “存”,“该”,当然做账符号还是和三角账记账法的一样,分为“收”,“付”。每次结算账目叫“合龙门”,也就是要“进账结册”和“该账结册”分别与总清薄的余额对上,这一过程还被形象的称为“抄红账”。

  而借贷记账法在未来之所以可以在全世界通用,当然是因为它更为方便,更有助于分析经营状况,赢利或者是亏损等等。

  汉人的户部尚书平常一副老眼昏花睡不醒的模样,在看清楚了手里的资料后,瞪大双眼,连连惊叹不已。“皇上,借贷记账法加上阿拉伯数字再加上加减乘数符号,三者在一起真的是奇妙无比的结合。”

  满人的户部尚书则是喜形于色,一脸的与有荣焉,“皇上,太子殿下天资过人,想法更是真是独辟蹊径,空前绝后,奴才恭喜皇上。”

  其余的大人们看着户部尚书一副恨不得趴在那几张纸上的样子,很是好奇,却又不敢轻举妄动。

  “朕也没有想到啊。”康熙皇帝心里也着实高兴,语气轻松了些,胸中的郁气也一下舒缓了不少。

  以后这大清的所有老百姓在记账的时候,都会想到这是他们满人的太子的天才想法。看这些汉人还天天在心里喊满人蛮夷?

  于是康熙皇帝有点儿矜持的说道:“本来想着那个表格的绘制也不难,就想让你们有不懂的地方直接询问太子。但是现在资料有点多,也有点复杂。朕会安排人抄写多份,分发给诸位爱卿。”

  “爱卿们收到以后都要认真的做研究,一起商讨也行,看看我们要如何具体的把这些学问用在日常事务中,方便大清的老百姓记账核账。”

  “皇上圣明,奴才/微臣遵旨。”

  “国子监祭酒,你更要好好的研究透彻,推广这些知识,就从国子监的学子们开始。”

  “微臣遵旨。”

  “第二件事,就是朕在早朝中提出来的,关于贱民的“出贱入良”。实不相瞒,这是朕的四阿哥胤禛对贱民的苦难处境心生不忍,太子殿下本着“恻隐之心”求到了朕这里。”

  “你们递上来的奏折,朕都挨个的看过了。朕对诸位爱卿只有一问,“三藩之乱”和“靖难之役” 区别何在?此刻殿里站着的都是朕的股肱之臣,饱学之士,你们来告诉朕,区别何在?” 康熙皇帝说道最后,已经是控制不住自己的音量,几乎是咆哮出来。

  殿里的大臣感受到了皇上突如其来不加掩饰的怒火,都低着头盯着乾清宫的地砖看。

  小太子本来听到四弟胤禛的名字还有点开心,知道皇阿玛这是要给四弟功劳。接着听见皇阿玛突然发大火,就担忧的看向从龙椅上站起来的康熙皇帝,自己也跟着站了起来。

  他担心皇阿玛刚刚那么悲伤,现在又这么震怒,情绪波动如此之大,身体恐怕受不住。

  “不敢说话?朕告诉你们区别何在,那就是朕比建文帝幸运,领兵造反的不是朕的亲叔叔。朕没有建文帝的心慈手软,赢了这场仗。所以今天朕和诸位爱卿还站在这里。”

  “明珠,你来说,在你提着脑袋跟着朕“决议消藩”,“平定叛乱”的时候,可有想过什么结果?可有害怕过?”

  “回皇上,奴才跟着皇上,生死置之度外。什么也不想,没害怕过。” 当初坚决支持康熙削弱三藩和“撤藩”的纳兰明珠大人立刻站出来回话。

  康熙皇帝冷笑出声,幽幽的说道:“你没想过,没怕过,可是朕怕过啊。朕抱着刚刚出生就失去母亲的小太子,双手都在颤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