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54章29.大棚(2)(1 / 2)





  等土坯干透了,在那一队工程兵的帮助下,大棚终于盖了起来。向阳面覆盖塑料膜,用以采光;其余面用土坯垒成,用以保温;支撑用的是木头,节约成本。和后世的不锈钢大棚比起来,虽然简陋许多,但也已经达到了反季节种植蔬菜的基本要求。

  教授指挥着大家把塑料膜卷起来,堆到最上面。现在可是夏季,塑料膜完全用不上。这是个大工程,所有的男性都上阵,一字排开,吆喝着号子一起使劲,才把宽十米、长五十米的塑料膜拉了上去。

  草席不着急编,教授说要等着开学之后,全班一起上手。徐灵灵特别感激教授的这个决定,晒草的那几天,她每天至少洗三次澡。

  大棚建起来并不是结束,他们还要对土地进行处理。大棚建在试验田旁边,据说是以前最肥沃的一片土地,所以它上面的草也是最茂盛的。建大棚的时候只是割了地上的那一部分,还有发达的根系等着他们处理。

  教授对于自己的工作特别热爱,还是个特别有前瞻性的,对于化肥的使用始终不太热衷,觉得会对作物和土地的品质有不好影响,因此还给他们下达了要积肥的任务。

  播种时候的肥料肯定来不及了,但如果操作得当,蔬菜中期的施肥还是能赶得上的。

  徐灵灵就提出来可以去弄些腐殖土,已解决播种时期的肥料问题。教授对这个方案挺满意,问题就是:腐殖土的运输怎么办?

  腐殖土好找,百望山和西山都有大片的树林。可人迹罕至的地方意味着行路艰难,只是爬山困难还不大,可还要把腐殖土运下来,这就费事了。

  教授不太好意思再找人家部队帮忙了,因为他还打着人家棉被的主意呢。大棚的冬季保温只靠草席是绝对不够的,还要棉被。这个需求量太大,也只有部队,才有可能有那么多淘汰下来的棉被。人情这个东西,用多了就没了,教授想用在刀刃上。

  徐灵灵自告奋勇地说自己有办法,申请了三把铁锹和几口大麻袋,在王爷爷再次派司机来接她的时候带上了车。

  教授欣慰了,看来徐灵灵是真的有办法。

  徐灵灵特别高兴地再次用王爷爷当了挡箭牌,把空间产的草莓请司机大哥转交之后,让他在公交车站把自己放了下来。

  司机还挺不放心:“灵灵,你真的跟同学约好了?他们什么时候到啊?”

  徐灵灵摆手:“放心吧大哥,真约好了,他们一会儿就到了。你回去吧,开车小心啊!”

  好吧,司机是真的有事,王爷爷最近太忙,忙得嘴上起了好几个大泡,饮食更是没有规律。徐灵灵送的这个草莓正合适,正好趁作战间隙见缝插针地吃掉,他得赶紧给首长送去。

  徐灵灵拿着工具往僻静的地方走,找个没人的角落进入空间,喝口水吃个苹果休息一下,还换了身衣服。耗了半个小时,觉得公交站台的人应该都坐上车走了,这才出来。

  果然没了人,这个公交车站没有去往百望山的直达公交车,只有去香山的。她便耐心等着开往香山的公交车,她打算一次性将腐殖土收集完毕,可能需要好几天,早早地跟教授打了招呼,说是要在王爷爷家住几天,那里离北京图书馆近,方便她查资料。

  现在还在假期,教授自然没意见,还关心了一下她的进度。

  不是周末,去香山的乘客不是特别多,这给徐灵灵提供了方便。和其他游客一样购买了公园门票,别人都沿着主干道行进,只有她找了条小路爬山去了。

  小路上偶尔能碰到和她一样的年轻人,大都是放假的学生,成群结伙的,她在超越一群人的时候,还被热情地邀请加入。

  人家是见她一个女孩子爬山担心她的安全,完全出于一片好心。她婉拒了,说自己不去深山,只是采集一些植物标本而已。

  农业大学的身份很具有说服力,那几个师范大学的学生很轻易地就被她说服了。

  徐灵灵步伐轻快地继续爬,找了条蜿蜒的小山路拐了进去。这条山路走的人很少,路中间还有野草,应该是工作人员维护山林的时候走的。她的猜测并没有错,小路顺着山势蜿蜒曲折,终于在一处山壁下到达了尽头。

  徐灵灵抬头看过去,山壁最下方是坚硬的岩石,上面是碎石,再上面是砂砾与土壤的混合,出现了苔藓,最上面才是野草,把薄薄的土壤层全都覆盖了。

  这是个典型的土壤形成过程剖面图,简直可以直接搬过去当成博物馆的展览了。可惜这样的构造也说明了脆弱的土壤结构,并不是理想的采集地点。大自然用了上万年才能形成这么薄薄的一层土,她可不能当破坏者。

  山壁并不陡峭,她决定爬到山顶去看一看。观察了一番,很容易就找到几个落脚点,确定了最安全的爬行路线。把用来掩人耳目的背包往空间一扔,手脚并用地爬了上去。

  山坡上野草丛生,灌木和乔木也很多,她小心地避开长满了刺的野酸枣树,借着树干的力量,快速地行进。

  耳边只有风吹过树梢的声音和穿越草丛发出的窸窸窣窣声,偶尔还能听到鸟鸣,整个世界仿佛就剩下了她一个人,彻底融入大自然的怀抱。

  这样的感觉并不陌生,上辈子她当农妇的时候,也是这样独自进山的。只不过那时候进山是为了生存,现在却是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花了一个小时,她爬上了山顶。回头往下望去,其实并不是特别高,只是被杂生的树木阻碍了脚步而已。站在山顶,顿有一览众山小之感,山风吹过,暑气顿消,心胸也开朗了起来。

  她休息了一会儿,让自己享受了一番美景,看到了山脚下的一条小河。

  找到了!

  下山虽然仍然没有路,但比上山还是省力了许多,她只需要小心一些,别踏空就行。很快就到了小河边,清凌凌的河水欢快地流淌,还能在石头边看到巴掌长的鱼飞快地潜入石底。

  她在小河边洗干净手脸,顺便弄了些河水进入空间的小池塘。这几年也不知道为什么,池塘里的水会慢慢下降,需要时不时补充水源进去。要不是没有时间,她真的很想在池塘边再挖一个蓄水池,夏天还好说,冬天真的是个问题。她不想弄自来水,而冰雪会损伤池塘里的荷花,每年冬天只能将冰雪放在水桶里,等化了再倒进池塘里去,别提多麻烦了。

  周围环境不错,小河对面是一个平缓的山坡,生长了许多高大的松树,将整面山坡遮得严严实实,一丝阳光都难以透过,树下覆盖了厚厚的松针,正是腐殖土采集的理想地。

  她扒开松针,果然发现了黑色的松软土壤。拿小铲子往下挖了挖,足有十厘米,太棒了!

  她连松针也没有放过,这可是上佳的积肥原料,正好可以补充她空间里的积肥池耗量。为了种植草莓,她把积肥池里的肥料用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