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73节(1 / 2)





  吃饭时,他还特意问寻音:“你知这些本地小吃的时候,有没有什么似曾相识的感觉?”

  寻音摇摇头:“好像没有。”

  王世虎和赵清海嘴里塞得满满的,不解地问道:“为啥这么问呀?”

  张小北笑着跟他们解释道:“以前我听过一个传闻,一个小伙子吃了一顿带辣味的饭菜,他觉得好吃极了,好吃得想流泪,他转念又一想,自己家里一直都是清淡口味的,他二十年来从来没吃过这样的东西,为什么家里从来不吃辣的呢?于是,他开始怀疑自己不是父母亲生的,他便去衙门一查,原来自己真不是亲生的,他是被拐来的。他的家乡就在那个专门吃辣的地区。”

  张小北一说完,一连问的疑问就冲他而来。

  赵清海一脸怀疑地问道:“为什么他一到衙门就查清了呢?衙门有那么厉害吗?”

  张小北擦了擦汗,他忘了古今差异了。

  王世虎则问道:“我每次吃到好吃的,也是那种感觉,这是不是说明我也有可能不是我爹娘亲生的?”

  张小北哭笑不得,道:“你肯定是你爹娘亲生的,你瞧你跟他们长得多像呀。”

  寻音听到大家的调侃说笑,却是一脸若有所思。

  隔天,张小北也请大家吃了一顿,接着是王世虎请,最后是赵清海。每次吃饭,寻音都是一边品尝一边细细思索。然而,并没有什么新的收获。大家也习惯了。

  他们这么边吃边逛。四个人进城后先在一家客栈临时落脚,不过府城的客栈比县城贵多了。这还不是城区中间,每人每晚就要一百多文钱。长期下去,他们实在负担不起。

  张小北算了算,现在才是七月中旬,他到八月中旬考试,考完再耽搁一阵,至少得九月初才能离开。这中间有一个半月的时间,他们与其住客栈,还不如租间房子住。

  其他人也都赞同这个提议。于是,四个人便一起去寻找房子。

  找房子的同时,张小北还顺便去了一趟贡院,他们找房子要以贡院为中心,不能太远。

  最后,他们在茶楼找到了合适的中人。这个中人不是专门干这个的,而是兼职,人家的正职是茶楼伙计。

  他们四人进茶楼喝茶时,张小北想着茶楼人来人往,消息肯定灵通,就顺嘴一问,附近哪里有合适的房子出租,他们只租一个半月。

  那伙计一脸便满脸笑容道:“几位客官,你们真问对人了,前些日子刚好有一个街坊托我把他家的房子给赁出去,长租短租都行,不过,短租要比长租贵些。”

  张小北点头:“短租稍贵些是自然的,哪家有都是这么个规矩。小二哥,我们什么时候方便看看房子?”

  伙计到茶楼外面叫了一个孩子,把钥匙交给他,让他领着四人去看房子。房子离茶楼约有三条街,离贡院也不太远,走路两刻钟左右就能到。

  小孩打开院门,四人进去一看,见是个小院子,院子有些破,里面有口井,有棵葡萄树,此时葡萄藤上还有些没摘完的葡萄。一共有两间正房,一间厨房,一个放杂物的棚子。他们四个人也够住了。

  他们进屋看了一下,发现里面的东西还能凑和用,灶房里也有锅灶,只是看上去有段时间没用了。

  看完房子,四个人又返回茶楼,跟伙计商量价钱。伙计说没法租一个半月,最低也得两个月。两个月的房钱是二两银子。四人自然要会砍价,好说歹说,把价钱砍到了一千八百文。

  为了安全起见,双方还签了租赁合同,各自签字画押。交完钱后,伙计就把钥匙交给了他们。赵清海又去买了两把新锁。

  有了新窝,四个人就开始分工打扫院落屋子,分配房间。

  在分房间时,四人起了争执。

  主要是寻音与张小北争执,张小北想和赵清海王世虎挤一间,另一间给寻音。寻音怕张小北睡不好,影响考试,坚持要他自己住一间,她住厨房。张小北觉得不妥,她非得坚持。

  赵清海和王世虎对视一眼,两人最后出来说道:“行啦行啦,你们都别争了。这样分:你们两人一人一间,我跟世虎呢就住那个倒座厅,晚上有穿堂风,凉快。”

  这倒座厅就在一进院门那里,上面有顶棚遮盖,后面是敞开着的。

  张小北说道:“那不行,蚊子太多。”

  赵清海道:“你傻呀,不会弄顶蚊帐呀。”

  反正两人是坚持要睡那地方,说既能看门,又凉快。

  张小北和寻音没能拗过两人,赵清海和王世虎又了乐颠乐颠地去抬床,拆门板,本来屋里有个小竹床,但不够两人睡,于是,赵清海把厨房的门板给拆了,下面用三条凳子撑住,一张新床就成了。

  收拾完屋子,三人又开始分头行动,采买各式东西。

  米面粮油青菜都要买,另外还有还要买四顶蚊帐。

  一应生活用品陆续买齐,四人在小院里开始开伙做饭。

  虽然只是简单的米饭就青菜,但大家觉得就是美味无比。

  厨房里的事很快就成了寻音和世虎的主场。其实张小北也会做,但大家都一致驱赶他去读书,到最后,他只能单负责吃了。

  王世虎对吃饭一直怀有无限的热忱,这次,开始对做饭来了兴趣。他在家根本没机会练手,到这里,可再没人管束他。他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买菜买肉,然后回来就变着花样做饭。因为他常逛菜市场,还认识了几个本地老太太。再后来,那帮老太太一去买菜就喊他。

  王世虎脾气好,力气大,有耐心听这些老太太唠叨家长里短,还能帮他们扛米扛面拎菜。王世虎的人气越来越旺。没多久,张小北就吃到了东边邻居送来的腊肉,西边邻居送来的石榴。

  张小北对这些琐事操心不多,马上就要乡试了,他得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张小北在认真读书,王世虎在用心琢磨吃,而赵清海则开始捣鼓他的生意。他从成新县带来了一批货物,在府地倒卖得差不多了,也赚了些差价。卖完东西,他又开始倒腾别的。最近,盯上了张小北这类的乡试学子。他跟寻音一起,先去批发了一百多顶蚊帐,在考生聚集区叫卖,小赚了一笔。卖完蚊帐,又开始卖各种考生用得着的小零碎,像是雨伞、清脑薄荷油、蜡烛、扇子、熏香、布巾等等。托两人的福,这些小东西,张小北每样都有了。

  一天,赵清海和寻音出摊回来,神秘兮兮地拉着张小北说,王世虎走桃花运了。他们今日在西市看到他跟一个姑娘并肩而行。

  张小北惊讶地张大嘴,然后问道:“那姑娘是不是很胖?”

  这次轮到赵清海惊讶了:“什么?你也知道了?”

  张小北笑道:“不是,我瞎蒙的。”

  赵清海一脸不可思议:“真是神了,这就是人家说的,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张小北跟他解释说,王世虎曾跟他说过,他就喜欢那种白白胖胖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