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62节(1 / 2)





  他想了想便说道:“对了,清河,要不你拿出积蓄,我们这些人再帮你凑凑,你在县城买个小院子先住着。”

  赵清河正色道:“其实我早有此想法,只是钱不凑手。”

  张小北又问县城的房子价格,赵清海说房子什么价位的都有,根据房子的地段和房屋质量几十两到几百两不等,最便宜的应该是城北那一带,但是那里人太杂乱,不是个好去处,贵的就是潘家食肆那边,不过一般人买不起。

  三人又在书房坐了一会儿,便到了午饭时间。

  张家的饭菜跟往常一样丰盛,不过,这却是赵家兄弟吃得最为拘谨别扭的一顿饭,两人是满身的不自在。

  等到吃完饭,两人就借口有事便匆匆告辞。

  张小北送他们出门时,赵清河突然说道:“小北,就在刚刚,我突然做了一个决定。”

  张小北怔了一下,“嗯?”

  赵清河脸上扯出一丝笑容,缓声说道:“我决定跟我哥一起去做生意。”

  “你要做生意?什么生意?”

  赵清河道:“我还没想好,但是我肯定不能这样下去了。我必须得拿出点行动才能让你娘把小枝交给我。”

  张小北知道赵清河是个谨慎的人,他应该不会做没把握的事。

  他低头沉吟片刻,说道:“你等我一下,我抄的两本书忘了给你了。”

  张小北迅速返回书房,找出那两书,然后再小心地把书柜挪开,抠下一块砖头,从里面找出一个铁盒子,拿出里面的碎银,他掂了掂,大概有十二三两,这些钱有一大部分是潘家食肆的分红,剩下一部分是他抄书赚的钱。他都存着没花。现在就拿出来借给赵清河当生意本钱吧。

  张小北把钱装进荷包,再找了个包袱皮把书还有荷包一起装进去把包袱系结实了,一路跑过拿给赵清河:“书我给你装进去了,回家一定要记得看。”

  赵清河道过谢,笑着接过了包袱,三人挥手告别。

  赵家兄弟离开后,张耀祖也从木匠家回来了。胡氏就把他们俩来求亲的事告诉了张耀祖。张耀祖也是呆愣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

  他跟胡氏一样,对赵清海和小叶是不置可否,这毕竟轮不到他们作主。但对于赵清河和小枝,那就是不同意。

  胡氏叹了口气道:“我已经答应清河了,这事年后再给他回话。”

  张耀祖摇头:“啥时候回话都一样,咱们家小枝寻的人家不能比小草差了。”

  腊月二十八那天,张小草终于回家了。是潘掌柜和潘云珠亲自送回来的。张家人自是热情招待不提。

  张小草一回到家也听说了赵家兄弟提亲的事,不过,她站过妹妹这一边,说只要妹妹同意,她就支持。

  这是张小草在娘家过的最后一个新年,胡氏怀着十分复杂的心情筹办年货,格外优待大女儿。做了许多张小草以往爱吃的吃食。

  张小草想着出嫁在即,跟家人也更亲密。特别跟二妹小枝,整天有说不完的话。

  二房那边,张发财和杜氏到底还是没扭过张小叶,最终答应了赵清海的求亲。

  而赵清海和赵清河却在过年之际,离开了成新县。

  张小北收到了赵清海的朋友送来的两封信,一封就是赵清河的,只有寥寥数语:“……书和银子都已收到,多谢,我和哥哥出发去外县,后会有期。”

  另一逢却是黑妮的,张小北看着上面那歪歪扭扭的字体,忍不住笑了起来。她的进步挺大的。

  第81章 嫁女

  张小北收到赵清河的信后, 跟爹娘提了几句。

  胡氏有些心疼两人,不由得叹道:“这大过年的, 别人都往家赶,他们倒好,偏偏往外跑。”

  张小北说道:“赵清河说,这事宜早不宜迟,等不及到年后了。”

  张耀祖却说道:“这两个愣头青以为到外面就能挣到钱呢, 别到时候啥都没捞着, 连家都回不了。”

  不用张小北, 胡氏就忍不住替两人说话:“清海咋样我不清楚, 但清河这娃是很靠谱的,他不至于到那个地步。”

  张耀祖闷声闷气地道:“天底下靠谱的人多了, 也没见都发家。”

  张小北不明白他爹怎么就突然杠精附体了,也有可能就是不满意赵清河。

  他现在多说无益, 赵清河需要时间证明自己。

  张小北懒得跟爹娘做无谓的争论, 就到姐姐房里去看看。

  这会儿,张小草正在跟张小枝商量绣花和做鞋的事。

  他们这地方有个规矩,就是新嫁娘得给婆家人亲手做衣裳鞋子之类的东西,不能买, 也不能让别人代劳。估计是存着考验新娘女红的心思。张小草过完年不久就出嫁了, 现在时间很紧。

  好在她早有准备, 把潘掌柜潘云博潘云珠的鞋码都要过来了。三双鞋子倒也来得及做。他们这会儿正在讨论花样子。

  张小北一来,张小草就拉着他说道:“小北,你有没有跟着先生学画画?能不能给我画个花样子?”

  张小北说道:“这几年我光顾着读书了, 画画还真没怎么学。”

  他看到大姐二姐一脸失望的样子,连忙又说道:“虽然没学画画,不过,先生送了我一本画册,我拿给你们瞧瞧。”

  张小北说完就跑到书房把那本画册拿出来。

  张小草和张小枝两人抢着看,一边看一边出声赞叹:“画得真像,真好。”

  翻了一会儿,张小草就选了一副幅当绣花的底图。张小枝则一口气选了好几幅,她准备把这些绣到织成的白布上。

  张小北等两人选好画,这才把赵清河来信的事轻描淡地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