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85节(1 / 2)





  这些年轻人,吃饱了没事做就开始惹事。英格兰议会制度叫什么民主?议员们的出身看不到吗?最民主,最为英格兰人们考虑的那一位,已经被愚昧的英格兰人们自己送上了法庭,判了叛国罪。

  去法兰西舞蹈学院的路上,路易国王和太子殿下就这个问题也有讨论。

  “这些愚昧的英国人,他们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路易国王对于英国搞的这一套其实很是生气,这也是他一直不承认威廉的英国国王身份的原因之一。

  太子殿下却是毫不在意,“皇家继承人不可能永远贤能,有议会的约束,或许更好吧?孤只知道,在没有最大限度的普及聪明才智之前就开始所谓的民主,很危险。只希望当百姓自己变成主权者时,不要忘记自己的初衷。”

  路易国王一脸嘲讽,满脸激动,“伟大的上帝和人类的本性告诉大太阳王,那是不可能的。所有喊着自由民主的起义者最后都成了统治者。”太子殿下沉默,因为他想到了大清和大明之间的太平天国。

  芭蕾舞,或者叫足间舞,在意大利发源,从法兰西宫廷开始走向世界,在大清国太子妃殿下的引领下成为世界风潮,动作风格特点都逐渐的完备,并且渐渐地走向民间。

  太子殿下今儿要看的这座皇家舞蹈学院,可谓是世界上第一个芭蕾舞蹈学校,酷爱芭蕾的路易国王给它制定了世界上第一套芭蕾奠基性的、规范教材,这套教材为芭蕾这门艺术的规范性发展开辟了康庄大道。

  所以三阿哥他们要来这里看看,准备在大清国把芭蕾舞等各种舞蹈艺术正式的搞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  巴黎圣母院在一开始是一座神学院,后来,增加了很多新学科,来自法国本地、皮卡德、诺曼底和英国的学生们蜂拥而至。 1253年,在圣吉纳维夫山上,罗伯特·索邦早已为远道而来的学生们准备好了校舍,也就是索邦学院。为了帮助那些最贫穷,并且最渴望研究神学的学生,索邦学院获得了国王圣路易的支持,并于1257年正式成立。也就是索邦大学的一部分。

  第222章

  芭蕾是一种表演细腻、魅力无穷、使人心旷神怡的艺术。优雅的舞姿、轻盈的跳跃、富有韵味的脚尖旋转常常把人带入梦幻般的艺术境界,堪称人类文明进步的艺术精华之一, “舞蹈皇冠上的明珠”。

  繁复、高雅、富丽的意大利芭蕾到了法兰西变得妩媚、高贵、浪漫, 到了大清国变得简洁灵活、端正朴素, 不光让芭蕾艺术突破宫廷贵族的限制,还突破了其故事范围, 不再单单表达王子和公主的爱情,它有了华夏的民族韵味,展现出一种东方式美感。

  当年路易国王在舞蹈学院建好的时候,亲自参与芭蕾的表演并确定了芭蕾的基本手、脚的位置和基本规范。大清国的芭蕾艺术在太子殿下的小金手指下, 逐渐把芭蕾的“开、绷、直、立”的审美特征形成。

  既保留着古罗马人那种对上天及日月的敬仰,追求独立的人格、向往自由、力图摆脱地球的引力等等特点,还呈现出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人身上的自信、张扬、高贵与支配一切的强烈人文主义精神, 创新出华夏文化中融于天地自然的平衡和谐、饱满柔和的静美。

  这也是太子殿下和很多新式学院出来的学子们都喜欢它的地方,它属于一种新式舞蹈艺术。

  大清国使团里的官员文人们和学院里的老师、学生们积极的讨论,喜爱芭蕾的路易国王和太子妃一起讨论每一个姿势的表达, 小宝宝们安静的跟在阿玛的身边, 安静的看着、听着。等到路易国王突然模仿大清戏剧捏出来一个兰花指的时候,气氛达到了**。

  喜欢戏剧,家里养了“家班”, 平时还会哼唱几句的容若大人主动站出来,表演了一段儿婉转动听的《阳平关》,“···满营将官紧战袍。高山弃马且登眺,···。”

  王太子一家一看一听, 刷刷的眼睛一亮,他们可都是听过大清的戏剧,很是痴迷。尤其是京剧《阳平关》,简直让他们三月不知肉味。

  后世的国粹京剧,因为大清国百花齐放的文化大发展,安徽省一带的徽剧;湖北的汉剧;江苏一带的昆曲;陕西的秦腔纷纷进京,互相影响之下,结合了一些北方的民谣特点和北京口音,现在已经初步形成。

  最为痴迷京剧的三阿哥立马站出来,跟着唱了一段儿,“···越杀--越勇---精神----好-----···”声音富有感染力,动人心弦。

  路易国王听得一愣一愣的,大清国还有这些宝贝?然后他就看向太子殿下,太子殿下微微一愣,随即反应过来,“等孤回去后就安排戏剧大班来欧洲巡演。”

  路易国王闻言高兴,跟着王太子去过大清听过戏剧的法国贵族们更是高兴,好怀念大清的戏剧有没有。

  众人兴致高昂,奈何时间紧张,午宴过后,他们参观了巴黎的荣军院,图卢兹大学,蒙彼利埃大学,来到了后世闻名天下的香榭丽舍大街。

  这个时候,它还只是一条皇后林萌大道。顺着这条无任何建筑物遮挡的道路,站在卢浮宫的杜乐丽花园,每天都可以欣赏到消逝在西边地平线上迷人的晚霞落日。大道两边都是沼泽和荒地,而他们要在这里选一处地方,作为大清银行在法兰西的地址。

  晚上五点的时候,众人回到卢浮宫休整,太子妃亲自领着仅有的一些宫人在仙鹤厅准备答谢宴会。

  选料、配菜之类的食材,随团的厨师都已经精心准备好;不好准备的就有飞机从大清国空运过来;插花口布蜡烛等等两位姑姑也都监督者侍者摆放好;小卡片之类的小东西四阿哥他们也都抽空写好,太子殿下就领着四胞胎帮忙尝菜。

  咳咳,其实主要是四胞胎,因为小家伙的小舌头非常灵敏,虽然他们也随了亲阿玛对食物的爱护,又打小儿被教导着要爱惜食物,但是他们毕竟没有太子殿下的经历,天真单纯的小孩子会非常直观的表达自己的感受。

  而且,顾虑到所有人的胃口和禁忌问题,大清国的宴席向来是清淡养生,滋补好消化为主,烧烤辣菜等等一般都不用,酒水也是以竹叶青、百香果酒、酸奶酒、蓝莓酒这些养生酒为主。

  这次当然也不例外。一般小宝宝们吃的舒适、开心的菜肴,大人用起来都会说好。

  六点的时候,一切准备好,小两口给宝宝们沐浴换衣服。七点的时候,大家伙儿收拾好基本上都来了。现在太子妃给一家人穿的是一身儿法兰西的宫廷礼服,因为路易国王让他的宫廷裁缝在他们离开之前赶制了出来。

  太子殿下天天辨起来的大辫子放下来正好有个卷曲的大波浪效果,松松和楸楸经常梳的包包头也是。槐槐、柏柏辫了甜美的小辫子盘起来,带上一个小花冠。同样风格打扮却带着一头大假发的几位大臣一看,年轻就是好,瞧瞧这头发黑亮浓密的?

  穿着高跟鞋非常不习惯的三位阿哥看着太子二哥一家人的平底皮鞋,好不羡慕,长的高就是有优势。

  以路易国王为代表的法兰西贵族们又被太子殿下一家人的装扮给惊艳到了。

  一身儿法兰西长袍的太子殿下简直就是阿多尼斯下凡或者若瑟降临。带着宝石小花冠的太子妃,面容看起来更精致立体,高贵不可方物;哦上帝,四胞胎好可爱,他们好像看到了油画中当年的路易国王和奥尔良公爵,明白了安妮王后口中的“世界最漂亮的孩子”。

  转头看向奥尔良公爵,身材矮小,肚子圆鼓鼓,高跟鞋好似高跷一般;一身男装—这几天被路易国王逼着穿了男装,身上戴满了戒指、手镯等珠宝首饰;额前垂下的假发扑上了黑粉,上面扎满了各色丝带,并喷了各种香水。

  用一句话概括,一个穿着天鹅绒舞鞋的轻佻妞。咳咳,感叹一声岁月的无情。

  再看看太子殿下,上帝,自己天天穿的衣服到了太子殿下的身上,好像有了大清国的诗书茶韵一样。众人都是好奇,大清国的文化,大清国的山水宫殿都是什么样的,居然能养出来太子殿下一家人这样的风采气度。

  低调中透着隐隐的奢华、厚重,内敛中透着微微的体贴、自信,三张圆桌摆成最美的三角形,金碧辉煌、富丽堂皇的宴会厅被太子妃布置的典雅大气、低调厚重。

  众人被侍者们领着入座。古乐伴奏起来,训练有素的大清宫人端上来大清国的云南红茶、奶=子茶、榨果汁、点心干果,大家伙儿开心的聊天说笑。

  大清国人尽职尽责的做好主人的义务,凭借自己掌握的资料和他们身边的客人们当前巴黎最流行的,或者是他们最感兴趣的,和乎礼节的话题。轻松愉快,温馨舒适的气氛立马起来,大家伙儿忽然发现,点心清盘了?

  众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实在是这个软软的小点心,配上酸酸甜甜、清爽新鲜的酒水,或者红亮鲜爽的小红茶,太可口了哟。

  七点半的时候,答谢宴会正式开始,太子殿下站起来说感谢词,真诚的赞美了大清国和法兰西人们的友谊,诚挚的表达了这四天受到的友好周到、热情亲切的招待。

  三阿哥完美的翻译完毕,两国人纷纷热切鼓掌。太子殿下的语言太打动人了有没有。

  跟着众人情不自禁露出真心的微笑的路易国王站起来,一开口就是一长串幽默风趣的咏叹调,“亲爱的上帝,太子殿下的语言这般的朴实无华却又打动人心,···”惹得众人都开心的笑起来。

  古乐再换,一道道酱菜和冷盘上来,路易国王算是稍稍感受到了大清国的饮食文化。

  西方文化却是标准的男女文化,所有的宴会舞会都是为了交谈,和异性=交谈。女主人要把自家的丈夫让出来,给最尊贵的女客人,然后她去陪伴最尊贵的男客人;宴会中的美酒佳肴,点心水果都是陪衬,陪衬着衣带飘香的女士们,谈笑风生的男士们。

  然而东方文化从某方面来讲就是个饮食文化。民以食为天,华夏人几千年就讲究一个吃,一代住、二代穿、三代人才会吃的吃。古华夏人说“食色性也”,饮食也在男女文化前面的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