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06节(1 / 2)





  尽兴的舞乐结束,倭黑大人又带着亲友族人给康熙皇帝一跪三叩谢恩,礼部堂官向皇帝奏告筵宴礼成。鸣鞭三响后,康熙皇帝和胤礽在大臣们的跪送下,起驾回到内廷,为时半个月的大清国太子的大婚礼仪,终于完美的落下帷幕。

  胤礽瘫坐在御书房的藤椅上,两眼放空,脑袋里只有一句话,“皇阿玛,儿臣的大婚仪式终于完成了。”

  怪不得古人把大婚看的这么重要,不重视不行啊,自己花这么多时间精力才完成的仪式,不重视一下都对不起自己这些日子的辛劳。老百姓都说谈婚论嫁非小事,三书六礼见忠心。毫无血缘的两个人,要一起过一生之久的日子,何以为重?!

  康熙皇帝无视儿子这幅累惨了的模样,兀自一脸满足,满意,欣慰,嘉许···的看着他,颇为老怀大慰笑了笑,“嗯,圆满顺利的完成了。从此以后,儿子你就是已经成亲的大人了。”

  少年太子微微眯着眼睛,轻轻的摇了摇藤椅,用一种四平八稳的语气说道:“皇阿玛,您看,儿臣还是十二岁,没有因为完成大婚之礼就高出来一尺,也没有因为大婚就直接变成二十岁的小青年。”

  作者有话要说:  嘿嘿嘿嘿嘿嘿。终于把大婚写完了。吼。丹陛,红色的台阶,宫殿的台阶。

  第143章 飞机

  康熙皇帝不满他这个说法,细长的丹凤眼一睁, “惫懒的小子, 你就算是两岁, 只要举行过大婚之礼, 也算是大人。”

  胤礽顿了片刻,懒洋洋的直起身子站起来,走到茶桌边上给自己倒了一杯奶-子茶, 坐到康熙皇帝对面的小椅子上,解释道:“皇阿玛, 儿臣的意思是说, 您也还是刚刚三十岁的青年人,正当人生中的壮年时期, 正是大有可为的时候。”

  所以,您还不老,不需要老是用一副老怀大慰, 平生无憾的目光看着儿臣。您距离做个年龄大的老人家, 躺在躺椅上回忆人生, 慢腾腾的摇着藤椅晒太阳的日子, 还很遥远。

  也所以, 他还是妥妥的小童工一枚, 不能因为自己已经大婚成家了,就没有任何忌讳的使唤他。不管是出阁讲学还是上朝议事,都要花费他很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应付。

  可是他平时还需要去无逸斋进学读书,管理玩具处的四个院子跟进飞机的研制实验, 孝顺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照顾他的太子妃和小弟弟们,等等,本来时间就是特别紧张了,一时之间真的是分身乏术,无法兼顾那么多的事儿。

  精明老道的康熙皇帝自然听明白了宝贝儿子话里头的意思,瞬间有点儿哭笑不得,他这么艰难的把这小子养大成人,又辛辛苦苦的给他娶好媳妇,感慨一番,想要休息休息怎么了?

  不过康熙皇帝静静地思索片刻后,也觉得自己确实是有些着急了,儿子毕竟还小,还在抽苗长个头的时候,自己就算是太-祖皇帝的寿数,也还有二十多年的时间可以等着儿子长大成人。于是胤礽就听到自家皇阿玛用故作大方的口吻说道:“这个月剩下的时间都给你休息,下个月开始出阁讲学。”

  “出阁讲学或者是参加经筵日讲的次数可以适当减少一些。就你那个凶巴巴的名声,按照朕的估计,讲学那天你在文华殿或者无逸斋一站,朝堂上的大臣们也没有几个敢上来刁难你,就算是单纯的上前问你问题和你探讨学问的大臣应该也不多。”

  世人谁不知道大清的太子打小儿聪慧无比,有着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本事?这些年跟着几位老师学习,琴棋书画更是样样精通,已经颇有大家风范。敢上来刁难他,那就是自己找难看。不过,儿子也有一个很明显的缺点,那就是他在诗词一道上的“造诣”,就和他泡的碧螺春一样,平淡无奇,寡淡无味。

  “至于明年春节过后你直接上朝议事的事儿,这个计划不能更改。你也明白自己性格上的弱点,必须今早的进入朝堂学习起来。怎么和人打交道,尤其是在官场上,那也是一门大学问。皇阿玛平时和你说再多道理也没用,必须你自己实打实的接触才行。”

  依据康熙皇帝的保守推测,儿子现在就算是算计不过那些老狐狸们没事儿,光凭他的敏锐果断,就吃不了多大的亏。可是他最大的欠缺在于实际处理国家事务的经验上,以及统领群臣,号令天下的野心上。这两个方面,都是必须要他自己亲身经历,依靠时间慢慢积累出来。

  胤礽安静的听完自家皇阿玛的“妥协”之言,端起他的奶-子茶慢慢的品啜几口。虽然他心里头还在迟疑,自己出阁讲学的时候,应该对文武百官说些什么,却也是不忍心拒绝自家皇阿玛的一番好意。

  既然做了决定,胤礽放下手里的奶-子茶玻璃杯后,就对着一脸期待的康熙皇帝表情认真的回答:“行,那就明年。”

  心里欢畅高兴的康熙皇帝想着还有五六天就是下个月,难得儿子点头答应下来,心急的他立刻就命令礼部、詹事府详细查阅一下历朝历代的典籍记录,选择一个吉日举行皇太子的出阁典礼。

  礼部两位满汉尚书佛伦大人和施韬大人接到了皇上的旨意以后,互看一眼,发现彼此都是一样的震惊。

  四年前修订新版《大清律》的时候,保守派大臣本来想通过让太子殿下出阁讲学和他多多接触,潜移默化的影响他的思想观点。可是皇上死命护着太子殿下,对于大臣们集体上奏让太子殿下出阁讲学的折子全部视而不见。

  有些大臣们本来还准备死谏一番,谁知道太子殿下突然身受重伤,性命垂危。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什么情况,就接到皇上的命令,集结全国官员文人全力修订新版《大清律》,不管满汉,不分亲疏远近,谁敢表示反对,一律送交刑部革职查办。

  保守派尤其是程朱理学那一派官员,自觉回天无力,有的人就铤而走险对太子殿下直接出手。此举不光没有伤到受到重重保护的太子殿下分毫,还彻底的把皇上一直压抑的滔天怒火引爆出来。

  凡是稍有涉及的官员都是死的死,流放的流放,辞官的辞官,外任的外任,宣武门菜市口的血水,那真的是淌成溪,流成河,就好像是那年皇上清理内务府贪污**案一样,斑斑血迹过了好几个月也没有干透。

  就连那些平时喜欢流连秦楼楚馆,没有什么大错儿的满清王公宗室们,也都被心情不渝的皇上降爵的降爵,发配的发配,更何况是其他本来就不得宠的官员们?天天胆战心惊的上朝,庆幸自己还安好的活着下朝。

  皇上摆出那副太子殿下要是救不回来,就要拿天下万民陪葬的架势,他们现在只要一回想起来,还是心有余悸,一身冷汗,噩梦连连。

  所以现在哪怕太子殿下都已经大婚了,还是他们俩和太子殿下的两位老师亲自去瓜尔佳府送的纳采礼,他们也不敢提出来让皇太子出阁讲学的事儿。朝堂上更是没有谁还敢冒死提议,就怕一不注意又把皇上心底深处那快最碰不得的伤口给撕开,跟个看到幼崽受伤失去理智的猛虎一样疯狂的见谁咬谁。

  可是现在皇上居然主动提出来让太子殿下出阁讲学?还是在太子殿下的大婚之礼刚刚结束的时候,皇上这又是怎么了?

  他们这些年也都见识了太子殿下的过人天资,对于太子殿下喜欢墨家之道,主张抬高农工商阶层的地位,以及一力维护天下女子的作法已经接受良好。毕竟,大清国的蒸蒸日上大家都看在眼里。

  当然,他们对于性情耿直无私的太子殿下一反儒家的中庸之道,主张加强依法治国力度的这个苗头也都看在眼里,大家伙儿震惊之余,心里头也都想的很开,甚至是乐见其成。反正只要他们不知法犯法,安分守己的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儿,太子殿下就是和蔼可亲的如玉小公子一枚,没什么好怕的。

  谁还天生就喜欢钻营官场经营那一套,喜欢每天绞尽脑汁的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不成?他们十年寒窗苦读拼了老命的通过科举考出来,心里也是有着远大的抱负志向的,也是想做个为民请愿的好官,百年以后好青史留名的。

  “佛伦大人,您看这个事儿?”

  已经恢复镇定的佛伦大人,挺着个大肚子,晃动着双下巴,不像个谨言慎行的礼部尚书,朝廷重臣,倒像是庙里的大肚佛陀,他笑眯眯看着自己面前有些着急上火的“马上尚书”,老神在在的回道:“施大人,这个事儿很简单,我们按照皇上的要求和詹士府商量商量,共同选个吉日即可。至于太子殿下出阁讲学的典礼仪式,我们做个章程出来递给皇上参详就好。”

  心宽体胖的佛伦大人,做官的一贯主张就是,英明神武的皇上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只要不是什么伤天害理,祸国殃民的大事儿,就没有什么需要他犹豫担心的地方。

  所以他对于朝堂上这些汉臣们每天对着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叽叽哇哇,很是不能理解。这些汉官们就是心眼儿多想的多,就连领兵打仗出身的施大人也不能免俗。

  不能免俗的施大人咬着后糟牙,继续问道:“佛伦大人觉得,有谁来担任太子殿下的讲师为好?”

  太子殿下的非人记忆力满朝文武谁不知道?太子殿下的治国理念和为人性情,大清国的老百姓谁心里头不清楚?太子殿下在写诗作赋方面的小缺点通过这些年官员们的口耳相传,大家伙儿也都是心知肚明。

  大清国的文豪们,文官们,谁敢对着太子殿下说请他赋诗一首?谁敢拍着胸脯说,他肚子里有太子殿下不知道的学问知识可以教导,可以好不羞愧的担任太子殿下的讲师?怕不是要被太子殿下反过来,给他们讲一课?

  佛伦大人伸手摸了摸自己双下巴上的美须,含笑看着要和他急眼的施大人,就是不说话。

  发现自己失态的施大人冷静下来琢磨了一番皇上对太子殿下的惯常表现,瞬间也反应过来。合计着,皇上这是又要变着花样炫耀太子殿下的聪明智慧?让他们这些正常人也有机会见识见识太子殿下的绝世风采?

  神色变化了变化,对皇上满心无奈又羡慕不已的施大人和佛伦大人相视而笑,都在心里偷偷决定,今晚回去以后就好好的考校自家那几个小子的学问,表现不好就摁倒打板子,混小子天赋方面赶不上金童转世的太子殿下也就罢了,做学问的努力刻苦方面如果也比不过太子殿下,那真的是无可救药,不能容忍。

  因为这番难言的默契,两天后,礼部和詹士府就迅速把他们一起议定的皇太子出阁讲学典礼章程,递到了康熙皇帝的御案上。康熙皇帝在同意于九月初一这天举行大清皇太子出阁讲书典礼的同时,又和历史上一样,制订了众位王公大臣于皇太子跟前行两跪六叩大礼的决定。

  “太子殿下,皇上是不是决定在典礼上让他们给你行两跪六叩大礼?”大格格对此很是担心。耐着性子给胤礽磨好墨以后,又静静的等着他处理完玩具处送来的实验报告,终于忍不住问了出来。

  皇上现在宠爱太子殿下,什么都想给他最好的,什么都不计较。可是万一将来闹起来,这些都是太子殿下的错儿,会说他恃宠而骄,目无法度等等。因为现在他给予太子殿下的一条条一样样特殊的恩宠,都是大大的高出一般皇太子的礼制规格。

  正在活动手脚伸懒腰的胤礽闻言愣了一下,眉头微微皱起,不过他担心的不是这个,“太子妃不用担心,这只是一个礼仪而已。皇阿玛可能有他的考虑,孤明儿和他简单的提一下这个事儿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