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76节(1 / 2)





  小孩子这个年纪不努力学习,难道要等到七老八十走不动了,老眼昏花了,才想着努力上进吗?

  还是那句话,胳膊拧巴不过大腿儿,四阿哥和五阿哥的素质教养,也让他们做不出来什么诸如逃课,欺负老师等等顽劣不逊的事儿。

  所以,就只能耐下心来,专心的听讲,跟着黄百家先生好好的学习喽。

  等到五点钟的时候,康熙皇帝来检查他们的功课,发现他们的笔记都写的很是工整,清晰有条理,还算是满意的点了点头。

  黄百家的学术造诣不高,但是讲学能力确实是很好。经过这几年建设新式学院的经验,康熙皇帝也同意了胤礽的观点。

  有些人就是只能负责做研究,或者编书立传的活儿。学问再高,不会讲,讲不好,或者讲不清楚,讲的学子们各个想打瞌睡,那就是不适合做一名讲师。

  这就和那个口技表演,或者是理藩院阿嘞尼的嘴皮子功夫一样,需要天赋,讲究个水平高低。

  四阿哥和五阿哥都在心里狠狠的舒了一口气,没想到皇阿玛如此重视这门功课,还好他们没有偷懒打盹儿啥的。

  下学后,小哥俩习惯自然的就来到了慈宁宫的玩乐场。

  发现六阿哥,七阿哥,八阿哥,带着叔伯家的几位堂兄弟,正玩的“不亦乐乎”,一个一个的,都是一副兴高采烈,兴奋开心的模样。

  这个时间,太皇太后应该开始准备做佛事了,四阿哥和五阿哥也没进去打扰,小哥俩互看一眼,就和来的时候一样,默默的,悄悄的离开,直奔自己在南三所的住处。

  黄百家先生可是给他们留下了不少功课,明天都要一一检查的。所以他们还是安心的做功课。

  明天万一因为他们的功课没做好,哈哈珠子被这位严厉的老师打了手板,太子二哥绝对会打他们的手心的。

  再说了,他们也曾经有过自由玩闹的二到五岁,又不是和大哥,三哥那样凄惨的情况。六阿哥,七阿哥,八阿哥,也都早晚有长到五岁,正式进学的一天,哼。

  自觉相通了的四阿哥和五阿哥小哥俩,搬出来那本“厚砖头”,开始认真专心的书写黄百家先生留给他们的功课。

  作者有话要说:  笔笔突然关机了,启动不了。 今天码的字都没了。 发存稿。吐血三升。嗷嗷哦

  第108章 飞机

  今天含着热泪又痛又欢喜的四阿哥和五阿哥, 此时还不知道,他们最喜欢的太子二哥,还给他们安排了另外一位严师, 王启之先生。明天下午就会到无逸斋给他们上课。

  性格最为散漫疏阔的王启之先生, 谁能想到他讲学的时候却是最为严厉的?偏偏他对于顾炎武先生写的《音学五书》理解的最为透彻, 本人对于音律方面也是特别的有天赋有研究。

  胤礽就努力的邀请他, 来担任两位弟弟的古音学和音律学老师, 教授他们《律吕新书》和《乐律全书》这些音律方面的学术著作,以及古华夏古音学的奠基书籍《音学五书》。

  少年太子把弟弟们的功课都给大致的安排好了, 他自己的功课当然是更为繁重,因为他作为大清储君,必须要熟悉掌握的知识学问更多。

  白天又是上课又是批奏折的忙了一天,晚上还做了一份玩具处学徒的考核试卷, 吩咐魏忠管事明天一大早就送到黄履庄的手里。一夜好眠的少年太子,第二天早上四点半,就精神饱满的随着生物钟的到来起床梳洗。

  他今天上午的功课排的特别满, 不光有张英, 李光地两位老师的《周易》, 《史记》课, 还有梅文鼎老师的算法课。

  李光地大人和张英大人都是胤礽正式拜师的老师, 多年来一直是认认真真的教导他四书五经, 百家典故等等,对于他的学习习惯和学习速度也都非常的熟悉,已经不需要明说, 师生之间就可以默契的配合。

  所以今儿三个小时的学习下来,师生三人和往常一样,都是非常的满意。

  紧接着就是梅文鼎先生的算法课。

  算法一道,胤礽可以说是,比当前这个时代任何一个人懂的都更多更深。

  原因还是那句,他站在华夏四千多年历史的脊柱上,站在这四千年来所有伟人们的肩膀上。顶着这四千年来,世界各国无数伟大的研究成果,再加上嘟嘟这个百科全书一般的“金手指”帮忙,当然就是和他的太子常服一样,所过之处,金光闪闪。

  但是胤礽对于这个出身书香门第,九岁就能熟读五经,精通史事,有着“神童”之誉,却一生致力于教书,著书,潜心钻研数学,不以科举为重,淡泊名利的算法老师,态度一向都很是尊敬。

  涉猎广泛,著述颇多,在很多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观点;能诗能文,贯通中西,落笔成趣,出口成章。

  梅文鼎先生讲起课来自然的就特别风趣幽默。跟着他上算法课,不光不会觉得枯燥乏味,你还可以学到一些不同领域的专业学问,就连一向调皮坐不住的几个小阿哥们,也都非常喜欢这个算法老师。

  两下如此一结合,导致的结果就是,在梅文鼎先生和胤礽两个人单独授课的时候,经常是互相讨论,互相学习的过程。

  梅文鼎先生把他平时研究天文,历法,数学方面遇到的疑难问题,都一一的记录下来,在上课的时候,向胤礽请教,虚怀若谷。

  再把他所掌握的算法历法知识,用精炼汇总的语言和胤礽一一的讲述出来,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让胤礽对当前的数学,天文历法的研究现状,有个直观形象的了解。

  被后人尊敬的称呼为清代“历算第一名家”,和英国的牛顿,日本的吴孝和并称科学巨擘,毕生都在追求算法的最高境界的梅文鼎先生,对于太子殿下毫不藏私的告诉他的那些,远远超越当前世界各国已有的算法知识,一直都是废寝忘食的反复钻研。

  如果可以,他都恨不得能拜在太子殿下的门下,当一名正正经经的学生弟子。

  所以,今年已经五十多岁的梅文鼎先生,私下里,和胤礽其实是属于亦师亦友,超越年龄界限的“同学”关系。

  算法课对比循规蹈矩的四书五经课程,当然也就有了很大的不同,有趣轻松很多不说,师生二人谈论的事儿也很是广泛。

  此时此刻,梅文鼎先生和胤礽二人结束了今天为时一个小时的功课后,自然的就开始了惯常的对坐闲谈。

  “太子殿下,您上次和微臣提到的,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奇素数之和;每个不小于9的奇数都是三个奇素数之和,这两个命题,微臣还没有答案。”

  一连三天,每天只休息了几个小时的梅文鼎先生,对于这两句话反反复复的琢磨论证,却是越论证越糊涂。

  胤礽平静的点头,没有答案很正常,后世的人们对着这个“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了两千多年,也不敢说自己研究透彻。

  “先生无须担忧,也无须急躁,这两个命题,我们只要能渗透理解运用它的一点点儿,就是幸运至极。”

  “先生现在已经明白奇偶数和华夏阴阳数的关系,又著有《平三角举要》,《弧三角举要》等三角学和球面三角学的书籍,想来对于椭圆曲线,模形式的算法应该也有所体会。这些方面的知识,在孤接下来要进行的研究中,将会大量的用到。”

  梅文鼎先生睁大眼睛,“太子殿下的意思是,我们可以在研究这两个命题的过程中,发现很多于国于民都大有用处的知识?”

  胤礽笑了笑,“是的,先生。孤和你不同,对于孤而言,所有的知识,都是要能够切实的运用到实际当中,才是真正的学问。”

  “孤希望下一批玩具处的匠人们,能有足够的算法知识。不知道先生这几年在新办学院里面讲学,可有发现于算法方面特别有天赋的好苗子?”

  历史记载,伟大的科学家哥德巴赫goldbach c.出生于公元一六九零年,也就是六年后,德国格奥尼格斯别尔格人。曾经留学英吉利,三十五岁那年到了俄国,担任彼得堡科学院会议秘书,后来就直接移居莫斯科,并在俄国外交部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