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8节(1 / 2)





  仁孝,你在天有灵,肯定也会和朕一样接纳小太子和阿茹娜这两个好孩子。就当是我们这辈子生了三个儿子,现在胤礽带着他未来的太子妃也就是我们的半个女儿,来给你磕头请安。

  朕知道,你肯定是要抱怨朕没照顾好我们的保成。朕的心也很痛苦,也不去求你的原谅,朕想下辈子见到你的时候,把欠你的都还给你,好不好?

  你在天上等着,朕百年后去寻你,千万不要撇下朕独自去投胎转世,更不要着急喝那碗孟婆汤。

  阿茹娜格格经过昨天被小太子的刺激,一夜没睡,深刻的反省自己,此刻跪在这个两辈子都无缘一见的亲娘梓宫前,虽然还是忍不住的泪流满面,感念伤怀,心里却还是平和安定的。

  因为仁孝皇后的难产而亡,上辈子的她作为大清国唯一的嫡子,打出生起就受尽康熙皇帝的宠爱,被册立为太子。自以为是的活在自己尊贵荣华的世界里,一目障叶,一直到“生而克母”被废黜。

  可不就是呆太子眼里的糊里糊涂的,可笑荒唐的一辈子吗?

  既然上天怜悯,她又回到了这个世间,获得如此宝贵的重来一次的机会,她怎么能还有理由,把自己继续囚禁于已经烟消云散的“郑家庄”,纠缠在那些陈谷子烂芝麻的破事儿中?让这个呆太子每次都对着她露出“同情”的眼神?

  小太子则是看似面容肃穆庄严,实际上是完全的放空自己。脑袋和心灵一样的平静安然。

  给这具身体的生母仁孝皇后做完这个安葬仪式,尽了“保成太子”的人子责任和孝道,他只感觉自己作为一名外来者的心理负担,和心理压力都减少了很多,很多。

  此时此刻,外面不知道内情的文武大臣,宗室勋贵们,都以为是皇上想着让元皇后走的更为安心些,才破例安排太子殿下领着未来的太子妃来给元皇后磕个头报备一声儿。

  这天下间,谁能想的到,在享殿里都保持沉默的这父子君臣三人,曾经有过怎样的痛苦无奈,争执纠葛?现在这般好似是顺理成章,合情合理的“父子君臣关系”,又是经历三个人多少共同的努力,磨合,妥协,退让?才堪堪达成?

  好在,这一切终将是要过去了。

  随着两位皇后娘娘的梓宫被送到景陵地宫主殿,这三个人埋藏在心里的那些,必须要严防死守,说梦话也不能说出口的秘密,也随之安葬到了地底深处,烂在了三个人的肚肠子里,遗忘在各自的脑海里。

  所有的前尘和过往,都随着这场葬礼仪式的结束而结束了。

  从此以后,胤礽就是康熙皇帝的儿子,大清的太子殿下,阿茹娜格格也只是她自己,现在的身份是瓜尔佳府上的大格格,未来,或许还会是大清的太子妃。

  胤礽最后回头看了一眼,这个将来还会安葬疼爱他的太皇太后,皇阿玛,甚至是他自己的皇家陵园,和康熙皇帝一起钻进了马车,带着浩浩荡荡的几大队人马打道回宫。

  虽然皇后先于皇帝进入地宫安葬,是首开大清丧葬仪式的先例,让康熙皇帝的景陵地宫大门这样一直大敞开着,可是胤礽却觉得,这样真的挺好。

  放下了过去,才能有心情和精力去开始新的人生。

  皇阿玛可以暂且放下对仁孝皇后和孝昭皇后的思念和愧疚,和贵妃娘娘好好的过他们的余生。阿茹娜格格也得以从上辈子的痛苦折磨里面,彻底的解脱出来,放下沉重的思想包袱,尽情的享受上天赐予的这次重生。

  而他自己,却是要心无旁骛的继续他的强国大计,首当其冲的,就是衣食住行中的“食物”。

  圣人有言:“衣食足而知荣辱”。无病无痛无分别,吃饱喝足晒太阳,自古以来,都是这天下老百姓们最简单微小,却又孜孜以求的人生愿望。

  “皇阿玛,太医院把青蒿素研究出来啦?”收到消息的小太子等上午的功课一结束,就来到了御书房,恰巧康熙皇帝刚刚被大臣们轮番的拍完“龙”屁回来。

  康熙皇帝看到太子难得的有点儿喜形于色的样子,刚刚收敛下去的兴奋劲儿,又好像是冒了出来。“是啊,你五叔历经千辛万苦移栽回来的金鸡纳树,效果确实是不如这个青蒿素好。”

  小太子得到皇阿玛的准信后,是真的发自内心的高兴。此事虽然在他的预料之中,可是现在好不容易出来结果了,他还是非常的开心。

  想到以后大清的人们得了疟病,不用再绝望痛苦的等死,而是简单的花个几两银子,就能从根本上治愈。他可不是打心眼儿里的欢喜欣慰吗?

  “胤礽,你看我们大清国,简直是到处宝贝。这平常当做野草一样,稀松平常的青蒿,居然能彻底治愈不断传染要人性命的疟病绝症。”

  “是皇阿玛您英明神武,慧眼如炬。”没辜负孙老御医他们这些日子的殚精竭虑,日夜琢磨;也没白白浪费皇阿玛在太医院砸下的那么多的银子。

  康熙皇帝笑眯眯的喝了一口泡的火候刚刚好的碧螺春,只觉得此刻的自己,确实称得上是志满意得,心满意足了。

  他在这一年里大力的推广“牛痘”接种,现在的大清境内几乎是已经彻底的杜绝了天花;今儿又收到太医院的好消息,研制出来成本低廉,却简单有效,可以完全治疗好疟病的青蒿素;刚刚还听到儿子一下子用了两个成语夸奖他,而不是干巴巴的“皇阿玛圣明”五个字,心里那可不就是比喝了蜂蜜水还甜?

  太子的一句真心认可,听起来那就是格外的顺耳朵。就是比南书房的文人才子们的那些花团锦簇的赞誉之词,更让他通体舒畅,畅快淋淋。

  “本来皇阿玛就想好好的赏赐你这个大功臣一番,现在你还让皇阿玛听到了,这万分舒坦的十三个字的恭维话。”

  稍稍沉吟一下,康熙皇帝随机又慷慨大方的继续说道:“今儿你就只管大胆的说,不管你接下来想要做什么研究或者改革,皇阿玛都答应你。”

  “儿臣谢皇阿玛赏赐。不过儿臣现在还没想好接下来要怎么继续。暂时留着这个赏赐,可以吗?”

  康熙皇帝满口答应,“行,今儿你说什么都行。什么时候想好了,什么时候和皇阿玛说。”

  “皇庄里头的那个杂交水稻的研究,目前虽然还没有什么突破性的进展,不过现在已经证实了有些杂交品种,确实是比单种稻子长得好。”

  “等这茬稻子收割的时候,如果我们还没有动身去塞外,皇阿玛就带你去看看。”

  只要一想到将来大清的老百姓们,在他的治理下,再过几年都能吃饱喝足,衣食无忧,康熙皇帝简直是做梦都能笑醒。

  “开春的时候实验种植的土豆,番茄,番薯,玉米等也都收获颇丰,前几天早朝上已经定下来了,开始在大清境内大力的推广种植。”

  “恭喜皇阿玛。”胤礽听到这个好消息也是有点儿兴奋。

  虽然脸上没做什么表情动作,但是一双标准的桃花眼却因为心里实在是高兴而微微眯起来,刹那间水波荡漾,在他因为春天里两位皇后娘娘的葬礼仪式累的消瘦下来,历经三个月吃斋茹素的守孝期间,一直没养出来肉肉的脸上,特别的显眼突出。

  康熙皇帝则是看着过了一个春天,好像是长高了一点儿的太子,促狭的笑了笑,“儿子,这到了塞外,你可不能这样笑,和四阿哥撒娇讨赏的时候一样。对着那些人高马大,彪悍勇猛的蒙古可汗们,真的是,很没有信服力吆。”

  可惜康熙皇帝不知道后世有个词,叫“卖萌”,比撒娇讨赏贴切多了。

  不过小太子没听明白,一脸严肃的请教,“皇阿玛,儿臣刚刚脸上几乎没有表情。”这次北巡塞外,和蒙古可汗们的接触可是一件计划了好几个月的大事。他怎么会不知觉的露出四弟那样可爱的表情?

  “去找个镜子自己看看你那双桃花眼。”康熙皇帝也纳闷,太子的这双眼睛怎么越长越突出?比仁孝的那双桃花眼还标准。

  怪不得如诱大师第一次见到太子后,就来提醒他。

  这男子长了桃花眼,虽然不若女子那样的招人眼,受人嘴,可也同样会显得风流多情,花心好色,一点都不稳重可靠,没有丝毫男儿气势。

  胤礽到暖阁照了照镜子,顺便更衣梳洗一下。当然他也看到了嘟嘟给他找到的资料:论古华夏人对于桃花眼的忌讳和不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