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5节(1 / 2)





  “皇兄,你让臣弟把他们狠狠的练练,拉出大清这地儿溜一溜,让那些红毛们看看我们八旗子弟的风采。”

  恭亲王心里激动不已,说话的声音都打着颤,小太子太贴心了有没有。

  这不光是个肥的流油的差事,还能光明正大的把这些八旗纨绔们狠狠的操练一番。想想就热血上头。身为勇武的八旗子弟,岂能有喜欢只吃闲饭,不做事儿的?

  康熙皇帝还在思考。海外贸易赚大钱的事情,有见识有门路的都知道。当世有名的几个大商家都是靠跑海运发家,京城也有几位王爷参与海运买卖,他又怎么会不了解?

  可是大清的海船现在不行,这一点他不得不承认。现在要是有正规成型的海军,他早就去打琉球和海盗了。

  至于八旗子弟的问题,康熙皇帝还没来得及发愁,目前他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平定三潘上面。

  被自家儿子和弟弟眼巴巴的看着,康熙皇帝沉吟了半响,终于开口:“既然保成心里想着亲五叔,作为皇兄,朕也不拦着。”

  “不过,既然是做生意就要有做生意的样子,规规矩矩的。回去写个章程先,朕没有正式批复之前,不准宣扬出去。”

  “谢皇兄,皇兄英明神武。臣弟去给太皇太后,皇太后请个安,立刻回府写折子。”

  康熙皇帝对于恭亲王这个时候还能想着给两宫请安,很是满意,点了点头,准了。

  恭亲王风风火火的告退,小太子还有点想不通。

  康熙皇帝看着小太子有点迷茫的小表情,伸手摸了摸他的光脑门。保成到底年幼,聪明是聪明,一句话就把这天大的美差送给了常宁,还无知无觉。

  世事洞察皆学问。康熙皇帝心里琢磨着,以后要多花时间教导太子这方面的事儿。

  第11章 火器

  时间,康熙十九年,公元一六八零年秋。地图,京城紫禁城毓庆宫。

  度过了炎炎夏日的小太子自觉怎么都舒服,秋高气爽,凉风习习的傍晚,心里一直挂念着古华夏的那就“落后就要挨打”的小太子,捧着造办处的火器研发资料聚精会神的研读。

  按照原本的历史进程,二百过年后就会发生世界第一次和第二次战争,而华夏大地就是一个赤=裸=裸的被□□被侵略的地方。

  那句刻在被焚烧殆尽的圆明园的残柱子上的“落后就要挨打”,一直到了他上辈子的星际时代,人们还是把它作为帝国大学的校训,时刻牢记于心,警醒自己要自强不息。

  所以胤礽现在是非常积极的,想把当前大清国的火器水平给拔高一大截。前一阵子,他把皇家藏书阁里面有关火器的书都搬到了自己毓庆宫的书房,《兵录》,《神器谱》,《武备志》,《西法神机》,《火攻挚要》等等,一本都没有遗漏。

  这些书详细记载了前朝火器的制法,图纸以及火器的使用和其兵营如何的排兵布阵。让小太子对于目前大清的火器水平有了个非常直观的了解。

  纵观前朝火器的发展史,一开始是前期的高速发展,火器的生产情况处于当时世界的领先水平。中期停滞,火器的发展开始落后于西方诸国。

  末期的时候因为周边战争的逼迫,当时的政府从葡萄牙那里,购买了葡萄牙人在英国海船上缴获的佛郎机火炮加以仿制,赶上了世界火器发展的尾巴。

  再加上当时战争频繁,火炮需求大,人们在生产和使用火器中不断地进行研发试验,就有了射程五百丈的红夷大炮。也就是现在的红衣大炮的前身。

  所以,前朝末期虽然在很多方面对于火炮,火铳和鸟铳都有所改进,也是一个发展高峰时期,但本质上并没有大的进步。

  大清以前正是当时和前朝打仗的周边国家之一,切实的感受过前朝末期火器的厉害,加上现在内忧外患,连年内战,所以才大力发展火器,和装备火器的各类兵种。

  后来四海升平,国民富足久了,就开始和前朝中期一样,不思进取。甚至有了后来的闭关锁国。

  而那个时候,正是西方诸国工业大发展,四处吞并的开始。

  大清在最错误的时候,犯了和前朝朝廷一样的错误,“国虽大,久安必亡”。华夏人天天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确实是有它的道理。

  华夏的热武器发展,从前朝中期开始,到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整整落后了西方国家五百年,而落后,就要挨打。

  小太子有些迷茫,他就算可以研发出超越西方国家当前水平的火器,但是那又如何那?

  研发出再厉害的火器,也不能保证大清百年后,不会有闭关锁国。就好像他上辈子的祖国飞龙帝国,有着全星际最好的机甲和星际战船,和联邦军队的战争也还是输一次赢一次。

  就是因为这些乱七八糟的思绪让小太子有点想不通,感觉自己会的这些技术,好像在大清没什么实质性的用处,心情不由的沉闷,婴儿肥的小胖脸就一连皱巴了好几天。

  康熙皇帝看在眼里,终于是忍不住慈父心肠,答应了小太子之前提的要求,带着小太子参观了宫内造办处和铁匠处和景山,也就是目前的三个火器制造的地方。

  回来的时候,更是大方的把所有火器研究的备份资料,全都给小太子打包回来。

  当然,康熙皇帝也提出一个要求,不能耽误功课,不能耽误休息。

  精神力高,对其他人的心思就有着类似直觉的敏感。小太子在造办处见到那些西方国家来的传教士大多都喜欢不起来。

  回来后和康熙皇帝倾诉自己的真实感受,语言总结一下就是:高傲,狭隘,排拆造办处的大清火器研发人员,对戴锌等人可谓是恶意满满。就算对着他这个大清储君,本心上也没有半分尊重。

  两辈子首次被人看不起,深刻的体会了一把“弱国无外交”的小太子殿下,很想尽快的找到方向,给这三个地方参与火器研发和制造的大清子民,给出一些引导性的可行性高的建议。

  好让他们的火器研究在最短的时间内有个质的提升,不再受外来传教士们的辖制,比如那位南怀仁传教士的恶意排挤。

  根本上讲,古华夏落后的不是火器,而是自然科学知识的停滞和生产力的落后。

  首先是火-药的制造,目前黑火-药的配方研究基本已经很成熟,可以改进的地方并不大。

  这里头最关键的是火-药的制造。纯手工操作研磨火-药的缺点太明显,不能保证质量,不能大量生产。而此时西方国家已经有了火-药研磨机。

  因此,就算胤礽领着铁匠处研究出金属壳来包载火-药,如何高质量的大量生产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其次是目前常用的火绳枪操作起来太慢,打火也不稳,没有后来的撞击式燧发枪和击发式鸟枪来的安全可靠,且打火更稳,生产方面也更简单。